潢政〔2010〕42号
潢川县人民政府
批转关于加快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县气象局制定的《关于加快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一日
关于加快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建设的意见
县气象局
(二○一○年六月)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基本特征、着眼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脆弱区。近年来,我县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为加快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使气象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根据《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信政[2009]2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加快乡镇、办事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技术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
各乡镇、办事处要完成气象综合服务工作站建设任务,达到“五有”标准,即有职能、有人员、有场所、有装备(有电子显示屏、有综合信息网站)、有考核;要有30%的行政村达到“四有”标准,即有一名气象信息员、有一块电子显示屏、有一个综合信息网站、有一套《气象灾害应急手册》。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气象预警信息的传递,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气象服务需求的反馈,防雷安全的协管和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等。通过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全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能够应对一般的气象灾害。
(二)建设具体内容
1、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
今年,要完善县城多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新建1个多功能乡镇气象站,2个人工增雨固定炮站,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
2、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
围绕推进县城和农村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启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村气象信息覆盖率,使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5%以上。
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及时准确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村入户。预警体系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公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服务网站系统,手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预警电子显示屏、电视、气象广播、手机大喇叭、短信平台、信息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逐步安装作物地段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和农业气候风险分析研究,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县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紧密结合我县农村经济特点及优势项目,三年内逐步建成县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园区开展小气候观测,加强农作物生育期监测,研究农业气象指标,建成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对支柱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保障、环境条件、灾害预报、病虫害预报等服务,提高气象在高效、生态农业中的指导作用。
构建县数字农业气象综合服务平台。结合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将农业气象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种植养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价格信息等农业实用信息直接传输到广大农户、养殖种植大户、协会和各涉农单位手中,通过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4、加强农村防雷和气象科普工作
加强农村住房防雷设施检测和安全管理。以农村中小学校防雷工作为重点,加大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防雷设施不健全、不合格现象。健全农村气象科普网络,着力推进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培训工作。建立中小学科普基地和科普示范村,实施“百村千户”气象灾害防御培训工程,对行政村村主任、气象信息员和种养殖大户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培训,使气象知识在农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潢川县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构建工作。各乡镇、办事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制定详细预案,积极推进气象综合服务工作站建设,确定乡镇气象协理员和村气象信息员,切实把构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乡镇气象综合服务工作站实行双重管理,即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县气象局管理为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尽职尽责,做好协调配合。气象部门要为构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工作提供好技术指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技术支持;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再建设1-2个农村区域自动气象监测站和1-2个标准化固定炮站。县民政部门要及时与县气象部门搞好衔接,做好气象灾情数字调查统计工作。县教育部门要完善全县中小学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强化中小学生的防雷安全意识,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要将防雷安全工作列入对各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县农业部门要协助县气象部门做好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县水利部门要搞好与气象部门的信息对接,安排有条件的水利站所和各类水库安装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充分利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防汛抗旱和防洪抢险工作。县财政部门要安排好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资金。县安监部门要将防雷击安全列为重点管理工作范畴,纳入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县建设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加强对农村住房、学校防雷设施施工中的管理。县规划部门要协助气象部门加大对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防雷设施不健全、不合格现象。县国土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泥石流预测预报工作。县广电部门要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各乡镇、办事处要按要求负责完成自身和所辖区行政村的建设任务。
(三)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县气象局做好全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的督查工作。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