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夏季未成年人溺亡风险高发态势,伞陂镇立足水域分布广、留守儿童多、青壮年务工比例高的实际,以“责任压实、宣传精准、联防联动”为抓手,创新推行低成本、高实效的防溺水工作模式,织密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
一、网格管理压责任,织牢“责任网”。按照“镇村联动、划片包干”原则,将16个行政村划分为防溺水责任区,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志愿者包点”三级网格化管理,明确每日巡查、隐患上报、整改销号流程。对白露河、坑塘水库等重点水域建立风险台账,每周动态排查,限期整改隐患。
二、分类宣教强意识,打好“预防针”。针对留守儿童多、老人监护难的特点,采取“方言广播+流动宣传”全覆盖的措施,用每日定时播报讲解防溺水“六不准”要求,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组织教师、网格员成立宣传队,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学生互助小组”,推选“安全小卫士”提醒组员远离危险水域。向家长发放《防溺水告知书》并附加安全知识测试题,对留守儿童家庭“一对一”上门补课,增强家长监护意识。
三、社会协同聚合力,共筑“防护墙”。发动老党员、退休干部成立“银发巡逻队”,午后、节假日在重点水域巡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在危险水域设置竹竿、救生圈等救援工具,竖立警示牌,增加临时救援措施。建立教师、网格员、家长三方微信群,实时共享儿童异常动态,形成“学校+家庭”快速响应机制。
下一步,伞陂镇将持续深化“人防+群防”机制,一是联合镇卫生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确保每村至少2名志愿者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二是设立“防溺水监督员”公益岗位,鼓励群众参与日常巡查;三是将防溺水纳入村规民约,定期评选“安全家庭”,营造全民共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