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伞陂镇各村(社区)的农家书屋热闹起来:孩子们围坐读书角翻阅绘本,家长与孩子并肩共读低声交流,村民们聚在一起讨论农技书籍……这是乡镇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暑期阅读活动的生动场景。通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孩子们的“暑期课堂”,更成为连接亲子情感、服务村民需求的“文化纽带”,让书香真正走进乡村日常。
精准供给:让书屋“有料”又“对味”
乡镇从群众需求出发,为农家书屋“量身备货”:针对青少年群体,精选绘本、科普读物、红色故事等书籍,设立“暑期推荐书单”,既有经典名著,也有贴近生活的科普书,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需求;面向家庭亲子,增设互动式绘本、家庭教育类书籍,在书屋开辟“亲子阅读角”,营造温馨共读氛围;服务村民生产生活,整理农业技术、养生保健、法律常识等实用书籍,特别收录本地种养殖能手的经验总结,让书本知识更接地气。
多元活动:让阅读“有趣”更“有温度”
为让阅读不止于“读”,乡镇推动农家书屋变身“文化活动站”:针对青少年,开展“阅读闯关”“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孩子们在故事接龙中锻炼表达,在知识问答中巩固所学,通关后还能获得文具奖励,让阅读充满乐趣;
面向亲子家庭,发起“共读1小时”倡议,每周邀请“故事爸妈”现场朗读,孩子分享听后感,亲子合作完成“书中场景绘画”,让阅读成为增进感情的纽带;
服务全体村民,组织“农技小课堂”“读书故事会”,邀请农技员结合书籍讲解种植技巧,鼓励村民分享“阅读改变生活”的经历,让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这些活动打破了“一人一书”的传统阅读模式,让书屋成为互动交流的平台,也让更多人感受到阅读的多元价值。
扎根乡村:让书香“落地”更“生根”
农家书屋的暑期“焕新”,背后是乡镇对文化惠民的持续发力:延长开放时间,安排村干部、志愿者轮流值守,负责书籍整理、引导阅读;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及时推送活动信息,运用多种宣传途径让村民知晓参与;建立借阅登记和活动记录制度,跟踪群众反馈,动态调整书籍种类和活动形式。
如今,农家书屋的作用正在悄然显现:孩子们放下手机走进书屋,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家长们在陪伴中减少了“屏幕时间”,亲子关系更显亲密;村民们通过书籍解决了种植难题,甚至有人靠着农技书改良了自家果园的管理方法。正如一位老党员所说:“书屋不仅有书,更有人情味,让咱村里人也能享受到‘精神大餐’。”
下一步,乡镇将继续优化农家书屋服务,让这一基层文化阵地持续发挥作用,让书香浸润乡村的每个角落,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