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铺镇胡桥村在乡村高效能治理中,用好、用活村规民约,以“小公约”撬动“大治理”,实现德治、法治、自治深度融合。
一是“约”出互助乡情。村规民约明确了梯度化医疗救助体系,以动态捐款及集体经济收益为救助资金来源。当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较大时,可凭就医证明材料按阶梯式标准申请救助,既帮扶了困难群众,又有效激发了村规民约的内生动力。
二是“约”出生态宜居。把维护人居环境写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需保持宅前屋后干净整洁,严禁向渠道及沟渠乱倒垃圾和杂草,用规定促习惯,用习惯促文明。
三是“约”出新风正气。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倡导热爱集体、互帮互助量力参与公益事业,号召全体村民尊老敬老养老、遵守殡葬改革政策、配合秸秆禁烧工作,引导村民从乡村文明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四是“约”出和谐稳定。将村规民约与法治理念相融合,明确邻里纠纷需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严禁无正当理由上访缠访闹访,以乡村稳定促进乡村发展。
今年以来,胡桥村社会治理成效逐步显现。已为10户家庭发放救助金2万元,其中医疗费用5万元以上的4户家庭各获3000元救助,切实为病困家庭减轻了负担。全村沟渠垃圾清理及人居环境整治费用比去年减少16500元;村民法律意识增强,纠纷上访行为同比减少80%。这份约定不仅为村民日常行为划出清晰界限,更为胡桥村社会治理注入了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