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是通过科学调配水资源,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功能的灌溉系统,对农业生产、保障供水、生态保护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期,隆古乡农村饮水安全重要水源地朱大桥水库水源短缺,近2万人安全饮水受到威胁,在潢川县水利局和沿途乡镇的通力协助下,潢川县杨围孜灌区及时响应群众关切,组织人员维修设备、上渠管理,成功恢复渠道输水功能,并顺利完成对朱大桥水库的补水工作,有效保障了灌区沿线及水库周边区域的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誉。
潢川县杨围孜灌区是我县西北部重要中型灌区,以提水灌溉为主,于1976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为潢川县魏岗镇、隆古乡、付店镇三个乡镇16万亩农田灌溉、近10万居民生产生活供水等,曾为灌区内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农业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因多年运行且缺乏系统性治理维护,导致渠道淤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输水能力大幅下降,其核心输水功能严重弱化。近二十年来,该下游段渠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无法有效发挥其设计灌溉及补水功能,对区域水资源调配和农业灌溉保障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对依赖朱大桥水库作为水源地的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潢川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并利用水利增发国债资金,对杨围孜灌区渠道实施了全面的改造提升。项目主要针对渠道淤积、部分渠段损毁等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清淤疏浚、边坡加固、衬砌修复等关键性治理。通过本次高标准改造,长期淤塞的渠道得以贯通,输水效率显著提升,全面恢复了其设计输水能力,使这一“沉睡”多年的水利设施重焕生机。
如今,汩汩清泉沿着焕新的渠道畅流,不仅让闲置多年的水利设施重显价值,更让灌区沿线及水库周边群众喝上了“放心水”。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既彰显了国债资金在民生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也为潢川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首页
首页